尊重自然是保护环境的根本之策-成都士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Website Home
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

需要改变环境污染末端治理的思路,治理污染从源头入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大力推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环境污染实质是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的使用,使有用的资源变为废物进入环境而造成危害。
节约节约,是节省、俭约的意思。

如今世界资源的紧张,环境的恶化,将节约提到一种新的境界社会节约,就是以多数人甚至所有人的人生幸福为目标,追求社会整体效益、追求可持续发展,既不影响当代人利益又不影响子孙后代利益,力避各种浪费的社会活动。
我国禁毒的根本之策是禁毒宣传教育,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规定,禁毒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的方针。
禁毒工作实行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

国家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全民禁毒宣传教育,普及毒品预防知识,增强公民的禁毒意识,提高公民自觉抵制毒品的能力。

国家鼓励公民、组织开展公益性的禁毒宣传活动。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经常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禁毒宣传教育。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应当结合各自工作对象的特点,组织开展禁毒宣传教育!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禁毒知识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禁毒宣传教育;
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予以协助;
石介民者,国之根本也;
善为天下者,不视其治乱,视民而已矣?
天下虽乱,民心未离,不足忧也;
天下虽治,民心离,可忧也?

人皆曰“天下国家”,孰为天下。

孰为国家。
民而已?
有民则有天下,有国家?
无民则天下空虚矣,国家名号矣;

空虚不可居,名号不足守。
然则民其与天下存亡乎?
其与国家衰盛乎!
自古四夷不能亡国,大臣不能亡国,惟民能亡国!
民,国之根本也,未有根本亡而枝叶存者;
故桀之亡以民也,纣之亡,亦以民也,秦之亡,亦以民也?
汉有平城之危、诸吕之难、七国之乱、王莽之篡,汉终不亡,民心未去也;

唐有武氏之变,禄山之祸,思明、朱泚、宗权、希烈①诸侯之叛,唐终不亡,民心未去也。
夫四夷、大臣非不能亡国,民心尚在也。
观汉高祖、文、景、唐太宗,其有以结民心之固?
王莽篡夺,汉已亡矣,而民尚思汉恩未已,故光武乘之中兴。
武氏、希烈之乱,唐已亡矣,而民尚思唐德未已,故终至于三百年?
莽等不能亡汉,武氏、禄山诸寇不能亡唐是也?

民之叛也,虽以百里,虽以匹夫,犹能亡国。

汤以七十里亡夏,文王以百里亡商,陈胜以匹夫亡秦是也。
噫。

民之未叛也,虽四夷、诸侯、大臣,不能亡国,况匹夫乎。
民之叛也,虽匹夫犹能亡国,况四夷乎。

为天下国家者,可不务民乎。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之谓,盖不敢()万乘骄民也,故古之天子重民(),不敢轻侮()鳏寡。
民虽匹夫也,有义勇,有豪杰,有奸雄!
伊尹、吕望,义勇也;
陈胜,豪杰也;

黄巢,奸雄也。

伊尹、吕望不忍桀纣之民涂炭,愤于耕钓,佐汤武,放桀伐纣,义勇矣。

夫黄巢伺唐之隙,因民之饥,聚兵以扰天下,奸雄矣。
吁?
昏官庸吏不知民为天下国家之根本以草芥视民以鹿豕视民故民离叛国家倾丧;
呜呼?
民可忽哉?
臣观太祖、太宗、真宗陛下养民勤矣,爱民至矣,然而天下之民困,其何故哉。
郡守县令滥也,差役重也,贡献劳也,兼并盛也,游惰众也!
今欲息民之困,在择郡守县令,省差役,罢贡献,宽馆驿,久使任,抑兼并,斥游惰!
臣谨求其利病而各著于篇?
(选自中华书局《徂徕石先生文集》,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夫黄巢伺唐之隙伺:探察今欲息民之困息:使……停止为天下国家者,可不务民乎务:致力空虚不可居,名号不足守居:居住将文言虚词以此填入文中括号处,最恰当的一项是()孟子之谓,盖不敢()万乘骄民也,故古之天子重民(),不敢轻侮()鳏寡因也以因焉之以矣于以也于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昏官庸吏不知/民为天下/国家之根本以草芥/视民以鹿豕视民/故民离叛/国家倾丧昏官庸吏不知民为天下/国家之根本/以草芥视民/以鹿豕视民故/民离叛国/家倾丧昏官庸吏不知民为天下/国家之根本/以草芥视民/以鹿豕视民/故民离叛/国家倾丧昏官庸吏不知民为天下/国家之根本/以草芥视民/以鹿豕视民故/民离叛/国家倾丧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首段提出观点“民者,国之根本也”,论述了民心之离否与天下治乱的关系,分析了“天下国家”的本质,认为有民众才能有天下。
作者在第二段针对民众与天下存亡、国家盛衰的关系展开了阐述!
他列举历史上“得民心”与“失民心”的诸多事例进行对比论证;
作者希望太祖、太宗、真宗洞察历史,深晓“民乃根本”之理,永存“养民”之“爱心”,采取措施来巩固民心,从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全文观点鲜明,作者在结尾点明了写作意图。
作者运用引用、对比等手法论证,排比句、感叹句的使用增添了文本的感染力与说服力!

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善为天下者,不视其治乱,视民而已矣;

(3分)(2)民之叛也,虽匹夫犹能亡国,况四夷乎。
(3分)⑶伊尹、吕望不忍桀纣之民涂炭,愤于耕钓,佐汤武,放桀伐纣,义勇矣。
(4分)试题答案:(居:停留,存在;
(“希望太祖、太宗、真宗洞察历史”有误?
本文是石介给宋仁宗赵祯所上的《论根本策》的奏议?
作者是说,当朝太祖、太宗、真宗皇帝陛下注重休养民众可谓尽心,爱惜民力可谓周到?
是为当朝陈说解决办法而举的事例)(10分)(1)(3分)善于治理天下的,不看天下是治理得好(太平)还是治理得好不好(混乱),而是看人民如何?

(“为”“治乱”“视”各1分)(2)(3分)民众叛离,即便是一个普通民众犹能亡国,何况四夷呢。
(“叛”“虽”“亡”各1分)⑶(4分)伊尹、吕望不忍心桀、纣的民众陷于水深火热,在耕田垂钓生活中决心努力,辅佐商汤、周武王,流放夏桀、讨伐纣王,是义勇之人啊。
(“涂炭”“愤”“放”判断句式各1分)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
”我国以相对不足的资源禀赋,支撑了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30多年的快速增长,对巩固农业基础、完善工业体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镇化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发挥了巨大作用!
但是也要清醒认识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人口持续增加,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力弱成为我国在新的发展阶段的基本国情;
如我国的耕地、草地、林地、淡水等资源总量都位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拥有量却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3%、14%、33%和25%!
主要矿产资源煤炭、石油、铁矿石和铜的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7%、5.4%、50%和25%!
同时,我国粗放外延的资源利用方式还存在严重的浪费和效率低下现象!
据统计,我国每万元GDP消耗原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0倍,每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也是国外先进水平的10倍,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美国的1/30、日本的1/18、法国的1/16、德国的1/12和韩国的1/7;

我国还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未来一个时期对资源能源的需求还将持续增加。
近十年间,我国矿产资源供应总量增速比前十年平均值提高0.5~1倍,也高出同期世界平均增速的0.5~1倍。
即便如此,也难以满足需求的快速增长,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石油、铁矿石、铝土矿、铜、钾盐等大宗矿产对外依存度均超过50%的警戒线?
如果现行资源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没有重大转变,今后我国主要矿产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资源短缺从部分矿种向全面短缺演变?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全面促进资源节约”战略,这是对我国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是缓解经济发展的资源约束、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因此,党的十八大对全面促进资源节约提出了新要求:一是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
二是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三是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
四是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
五是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
六是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